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沉寂千年后,它终于蝶变出彩——上东坞的温柔与治愈

2020-12-09 15:16:43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吴旭华

  天气一冷,位于虎鹿镇葛宅村的上东坞就美成了一幅油彩画:山间的雾气笼罩着一幢幢泥墙房,缠绕着一棵棵红枫树,原先黯淡的色彩都变得朦胧起来,高饱和度的红黄树叶仿佛也打上了柔光,蓦然响起的鸟鸣,让闯入其间者瞬间感受心灵的洗礼。

  这个小小的山村共有14户人家,目前仅5户村民留守。虽然村庄规模极为袖珍,却难以阻止村民对美的向往。借着葛宅村坑门里自然村创建“秀美村”的契机,村民们整治环境、打造节点,一点一滴地让它蝶变。

  “随着上东坞创建工作完成,我们葛宅行政村各自然村都实施了村庄整治,拥有了美丽宜居的环境。”葛宅村党支部书记葛煊炜说,从2017年开始,葛宅行政村借助创建“秀美村”之机,让各自然村渐次改变了模样,由坑门里自然村的上东坞收官。

  一门十八村千年仅余三

  别看上东坞如今已几近被遗忘在山旮旯里,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它是东嵊古道上重要中转点。

  “我们这里有个‘一门十八村’的说法,是说在这片深山老林里,当年藏着18个村庄。”村里的老人蔡满昌说,这“门”是指兰坑坞水库两侧的山。从葛宅自然村往北到坑门里,要经过兰坑坞水库,水库大坝两侧的山如狮象守门。从水库往里,散布着大大小小18个村庄,有些村庄名称已不复可闻。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村庄的村民逐渐搬迁下山,村落夷为平地,如今仅剩上兰坑坞(今称兰坑坞)、上东坞和岭顶3个村庄,以兰坑坞规模最大。

  兰坑坞是西晋时期大孝子许孜的故里,紧挨着兰坑坞的上东坞在千余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从嵊州方向来的旅客到东阳西北部和诸暨,经过上东坞是一条捷径;虎鹿和巍山两镇大山那边的一些村庄如坞葛、仙芝陵、大爽等,旧时出入也要经过这里。而在村庄附近,过去聚集了五圣庙、潮水殿、和尚坪胡公殿等宗教场所,香火旺盛,香客进香都要在这里歇歇脚。

  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上东坞带来了独特的经济业态,豆腐店、馄饨店、歇脚店等生意兴隆。村里至今还留有“花厅基”的地名,足可证明当年这里曾有一座雕饰精美的花厅。老人们说这座花厅为三开间,毁于民国时期。

  不像山外一般村庄是以单个姓氏聚族而居,上东坞是多姓杂居,14户人家分属6个姓氏,分别是蔡、程、吕、潘、吴、陈。而他们迁居这里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逃避抓壮丁,有的是为大户人家守墓,还有的是为建造水库而迁于此,也有的是纯粹看中这里位置好可以做生意。

  总之,上东坞在旧时属“三不管”的状态,这让它成了穷人的避难所,构成了六姓谐居的格局。

  泥房成宝贝整治达共识

  走进上东坞,触目所及几乎都是一幢幢泥墙房,依山势错落分布,仅在村口有3幢砖混楼房。

  “这些泥墙房在3年前差点被拆除!”上东坞村民小组负责人蔡祖高说,3年前“治危拆违”,家家户户都希望把自家的泥墙房列为D级危房,以便拆除重建。当时村两委班子通过实地走访,决定予以保护利用,并将此事上报给虎鹿镇党委、政府。在镇领导的支持下,葛宅村两委成员和农户沟通,并举例虎鹿镇西坞村凭借众多泥墙房而成功申报为中国传统村落一事,呼吁村民留住泥墙房,留住乡愁,为后续的文旅开发留下最重要的资源。

  蔡祖高就住在一幢三间两层泥墙房里。他说这幢房子建成已有百余年,虽然看着破旧,但是因为每年都要修缮,维护得很好,所以住着很舒服,冬暖夏凉。西侧外墙上还爬满了藤蔓,每到夏天房子就成为全村的地标建筑。“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继续维护好这幢房子,完好地把它交给村里实施整村旅游开发。”一辈子居住在这里的他,子女都事业有成,多次邀请他们夫妻去山外定居,但他和妻子始终不为所动。

  “我对这个村庄有太多的感情,舍不得离开它。”蔡祖高回忆,2006年前,上东坞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时为自然村负责人的他和村民们一起,想方设法筹资20余万元,拓宽了路面并浇筑了水泥,使汽车可以开到村里。今年,市民政局下拨水库移民补助,借创建“秀美村”之机,他和村民们一起垒砌了道路护坡,增大了交通安全系数。

  对上东坞村民来说,村庄建设并不在于把村庄改造得有多“高大上”,而是更侧重于基础生活设施的改造和整体风貌的协调,首要的就是房前屋后洁化。与此同时,村里要求村民对家禽实行圈养,一直习惯散养的村民对此不乐意,还拨打了报警电话。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反而一起帮着劝说村民:“咱们虽然是山里人,但也要把家里捯饬得像城里人那么干净。”在一次次的磨合中,上东坞村民终于逐渐抛弃了陈规陋习,形成了文明共识,实现了洁化目标。

  在洁化的基础上,葛宅村干部带着上东坞村民做起了美化文章,将上东坞定位为“山水家园”。“上东坞其实天生丽质,不用浓妆艳抹,只要稍加打扮就能拥有出水芙蓉般的秀丽姿容。”葛煊炜幽默地说,原生态、质朴感就是上东坞的特色,村庄建设要与村庄气质匹配。蔡祖高和村民根据儿时的生活场景,自主设计村庄景观节点,用卵石美化梯田,形成不规则曲线的护坡;村中唯一的池塘,依照地势垒砌出三层护岸,种上花木,池塘进水口则被设计成倒覆的坛子,山泉从坛口汩汩涌出……“天然去雕饰”成了上东坞美化工作的核心法则,赋予了它清新质朴的面貌。

  故人多牵挂文旅待时发

  如今的上东坞,犹如盛装待嫁,“嫁妆”颇为丰盛:村里山林面积广阔,古树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胸径80厘米以上的松树有16棵,准备申请挂牌保护;另有百来棵枫树,胸径都在30厘米以上,甚至有的有两人合抱那么粗。难得的是,这些古树集中连片生长,只要做好游步道等配套的旅游基本设施,就可以接待游客。

  “村里的泥墙房无论是数量还是距离,都非常适合开发民宿。”蔡祖高开心地说起一事: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药业老总胡季强,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孙炎明,都非常牵挂上东坞。2019年,借虎鹿五七高中同学会在上东坞举行之机,两位乡贤都提出要保护好这片泥墙房,保护好山水生态,他们将会积极牵线引进合适的项目,开发民宿发展旅游。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虎鹿镇(时称虎鹿公社)在上东坞创办了五七高中,胡季强和孙炎明都借宿在蔡祖高家里。五七高中停办后,校舍犹存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当年的学生们旧地重游时,都对上东坞缺乏民宿与餐饮业态遗憾不已,多次建议加快旅游开发的步伐。其中的胡季强对上东坞感情尤其深刻,蔡祖高回忆,2006年建造水泥路时,胡季强捐了5万元资金。“上次回来,他再次说这里是乡愁的牵挂地,建议我们先做好风貌协调,保护山水资源,待时而动。”

  “我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果去感动更多人,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用心。”葛煊炜深有感触地说,上东坞“秀美村”建设仅用了70余万元,外人评价却达到了超出百万元投入的效果,这就是“用心做事”的最好证明。“现在我们葛宅村民都在羡慕,说几个自然村的创建工作做得这么好,我们更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葛宅村监会主任葛茂荣说,这样的评价才是对他们工作的真正褒扬。

  而在虎鹿镇党委书记单凯权看来,葛宅行政村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自然村“秀美村”创建工作,显示了村两委在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更加注重整体打造,在项目、政策上向自然村倾斜,通过共建共享,实现真正的融合,这是在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美乡村。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