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史家庄的叶氏花厅,系东阳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在民国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被誉为“婺州第一厅”。一座雕梁画栋的厅堂,背后是两个火腿业家族的亲情故事——
叶氏花厅位于巍山镇东方红村史家庄自然村最“出面”的地块。
从东诸省道拐进村道,远远就可以看到花厅的粉墙黛瓦,在身后一片现代砖混建筑中显得矫矫不群。花厅前面是广阔的晒场,一直延伸到田野。
当年,为了获得这个最“出面”的位置,花厅的主人——史家庄首富叶樟朝不惜变卖了另一处准备建房的地基和材料。但在建成后,这位靠火腿业发家致富的商人,却甚少入住其间。兵荒马乱的时代里,财富于他而言,既是荣耀更是负担,这座建筑因此成为一个悲情的符号。
天赐膏腴孕育火腿业
村民叶义其保存着龙溪叶氏的部分旧谱。从谱上的记载看来,这个家族自明代嘉靖年间由史良玉从义乌叶塘迁到此处后,就严格按照地形地貌布局村落,五百余年来,村庄始终保存着传统风貌:龙溪从村北的落鹤山奔流而下,在山脚一分为二,其中一支流至史家庄西侧,形成玉印塘,塘中有一土墩,墩上植有桂树,绿树成荫,恰如一方碧玉雕成的印章。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桂花飘香,月映清池,秀水甲于周边,旧时遂有“水甲庄”的美名。
塘之西北是叶氏大宗祠——从中国传统村落布局规律而言,宗祠往往位于村庄西部,这也有别于东阳许多村庄把宗祠建于村庄中央的做法。而在史家庄中部,被村民俗称为中厅、东厅、西厅的3座厅堂中和堂、秋实堂、桐荫堂,构成了一组“三面厅”。330来户人家的住房,就围着这3座厅堂辐射开去。由此也不难理解,当年叶樟朝建花厅时,他必然也只能选择村庄南部的中心点,以此宣示为村庄“撑门面”的优越心理。
叶氏花厅也确实撑起了史家庄的“门面”。它于1919年建成后,有幸躲过一轮轮劫难,成为东阳木雕建筑装饰的“圣地”,至今,几乎每天都有人赶来“朝圣”。
但在家谱里,龙溪叶氏并无腌制火腿的记载。一篇篇“行传”里,那些拥有嘉言懿行的先人,几乎都是稼穑出身、躬耕陇亩、逍遥园田,就是龙溪叶氏五百余年间的生活常态。靠着此地的天赐膏腴,村民们自给自足,聿新堂构。由此也可以推测,充实的仓廪为养猪业提供了可能,火腿腌制成为家家户户都会的一项美食加工技能。
令人惊异的是,这部编纂于同治辛未年(1871)的旧谱虽然缺失了部分世系和传略,但所剩余的文本内容里,并无关于兵燹和天灾的记载。由此可见,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各种自然灾害,都未波及这座村庄,从而使得村民们仅仅依靠晴耕雨读,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娘舅玩笑激发小外甥
在东阳,俗称“花厅”的厅堂比比皆是,几乎各村都有,但像叶氏花厅这样雕饰到极致的楼屋可谓罕见。村民说,这样的豪奢之举,是被叶樟朝的娘舅马福新一语“激”出来的。
细细追究起来,叶樟朝的祖上都有建房竖屋之举。他的曾祖叶文玑是秀才,“名籍胶庠,情孚桑梓,云量覆人,霜尺律己”,无论在邑庠还是乡里都颇有名声;其妻徐氏“恩勤鞠育,甘则与同,劳不辞独”,奉行勤俭持家的理念,在丈夫去世后,她劳作不息,使得“堂构丕新,基址日辟”。叶樟朝的祖父叶继光是太学生,在父亲去世后,“家督承肩,膏腴日辟,堂构丕新”,名誉传遍乡里,他和妻子陈氏都乐善好施,“钱舍青蚨而不吝”,陈氏“亦乐输”,而且“分义粟施仁浆,济急茅檐涸辙鲜鲋鱼之困”。
叶继光生有四子,幼子叶如棢娶怀鲁马氏为妻,并于1883年生育儿子叶樟朝,谱名朝松。叶如棢夫妻婚后与兄长住在父亲建成的一幢“十三间头”里,这幢房子虽然用料精良,但装饰简朴,与马氏在娘家所住的豪宅相去甚远;加上叶继光的长子叶如杞在生育两个儿子后,建起了两幢“十三间头”的三合院,里面用了大量木雕装饰,在崇尚建房“无雕不成屋,有雕斯为贵”的东阳,这更让马氏心中酸楚,多次向丈夫提起要造一幢堪与娘家比肩的宅院。
马氏的娘家是东阳赫赫有名的火腿业世家。她的兄长马福新考名马晋藩,20岁考取秀才后在乡里设塾教书。辛亥革命后,废私塾办学校,马福新就与弟弟马福鸿出资创办小学,取春秋时期鲁国出孔子之典故,称“怀鲁小学”,村庄名称“横路”也因此改为怀鲁。
民国初年,马福新创办了“马新记”火腿厂,注册了商标,决定与老牌的雪舫蒋腿一竞高下。他狠抓火腿质量,销量连年递增,从最初的每年50余担,增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的1500余担,质量和售价与蒋腿并驾齐驱。
1900年,叶如棢已经备好了建造“十三间头”的地基和材料,让虚岁18的叶樟朝到舅舅家里“看样”。看着舅舅家厅堂里粗壮的柱子,叶樟朝羡慕不已。他围拢双臂抱着中柱,问舅舅制作这样的一根柱子,材料需多少钱,整幢“十三间头”需要多少根柱子。马福新也是个耿直的人,他看了一眼外甥,幽默地说:“络麻杆多的是!”叶樟朝回到家里,把舅舅之语告诉父亲,父子俩决定造一幢比马家更好的房子,并卖掉了已经备好的地基和建材。
其实,马福新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并无刁难外甥之意。他的曾任罗山乡乡长的侄子马就高在回忆录里提到,马福新生活勤俭,平时不仅亲自腌制火腿,还常自己打扫厂区卫生,和儿孙们一起种植蔬菜、花木,对子女教育甚严,在“十三间头”庭院里写上“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格言。他在政治上追求进步,曾在堂屋中柱上贴对联“大家谈公理自然用不着强权,到处是平民何必问什么贵族”,表明了反对封建统治的心志。所以,他对外甥此语,除了玩笑的意味外,更多是并不赞成外甥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
但不管如何,马福新的玩笑,已经激起了叶樟朝创建“宏图大业”的勃勃雄心。
“木雕探花”打造木雕臻品
1913年,借助贩卖火腿积累的财富,31岁的叶樟朝终于开启了他的建房计划。
叶家在叶如棢手上就开始贩卖火腿,在上了年纪的村民记忆中,他还贩卖布匹,并得享高寿。从马福新于民国初年才创办火腿厂的经历看,叶家贩卖火腿的历史可能要早于马家。
为了实现造一幢比舅舅家更好的房子的宏愿,叶樟朝从妻子卢生妹的老家城东寀卢村请来了被后世称为“木雕探花”的卢连水为把作,又雇请了50余名工匠。卢连水(1884-1965),原名钟照,字远明,号连水,16岁即随父学习木雕技艺,越五年技术日精,遂赴杭州等地雕花。1913年为史家庄叶氏花厅主持木雕装饰。后曾受聘为杭州仁艺厂、上海王盛记等知名厂家的木雕把作师, 1928年赴香港为徒弟蒋恒鹤开办的华艺盛木雕厂当把作师。
据说,当时叶樟朝虽贵为村中首富,但手头并无多少真金白银,因此他提出一个条件:凡是给他家建房的工匠,都可以携带家小前来吃饭,以伙食抵工资。正值民不聊生的乱世,有口饭吃比什么都重要,兼之叶樟朝强调慢工细活,以质取胜,因此工匠们都精雕细刻。经过整整6年,这座集木雕、砖雕、石雕、堆塑、墨画等装饰于一体的花厅终于建成。
整幢花厅为重檐硬山顶的楼屋,楼厢设有腰檐。正厅三开间,五柱七架。明间为插柱式抬梁架构,次间为穿斗式架构。最吸睛处在于宽大的檐廊,采用平顶天花加船篷轩顶的混合式结构。内侧平顶边缘镶嵌“一根藤”花格,居中为三圈八瓣格心,雕刻山水人物,每组花瓣外还有两方矩形花格,雕刻十二生肖,空白处镶嵌飞鸟图案;外侧船篷轩为“一根藤”花格嵌蔬果“卡子花”,中间圆形花格深浮雕戏曲人物故事,整座船篷轩分成三段,以半圆形的荷包梁分隔,荷包梁以高浮雕的双狮捧花篮图案构成,花篮上还立着圆雕的仙女像,衣袂飘飘,乘风欲飞。船篷轩外侧檩条高浮雕双狮捧画轴图案,画轴内又雕刻人物山水。支撑檩条的檐柱,柱头雕刻花瓣形卷杀,两侧安装圆雕“福禄寿”人物的撑拱;檐柱外侧的4只牛腿,均深浮雕山水、楼阁和人物,上装深浮雕戏曲人物的琴枋和刊头,琴枋上是立体圆雕月季、牡丹等花卉的花篮拱,华美富贵。两侧厢房走廊檐柱上安装的牛腿,则用不同的人物演绎“樵耕读”主题,令人耳目一新。整座房子的木雕,融汇了“古老体”“雕花体”和“画工体”,无处不雕并极尽雕刻之能事,满眼霞鲜锦缛,难怪被誉为“婺州第一厅”。
花厅檐廊两侧设有青石拱券门,山墙最外侧砌有青石护墙,墀头装饰有圆雕的大狮小狮,域内少见。大门照墙内侧用灰塑“中国结”勾勒出边框,墙头饰灰塑深浮雕鱼跃龙门、封侯挂印、入阁拜相、五子登科等图案。外侧墙帽下安装砖雕狮子形和忍冬叶形的撑拱,这样的装饰形式在域内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花厅建好后,叶樟朝并未在此长住。据说是当时流寇绑票盛行,因此叶樟朝回乡大都居住在亲戚朋友家里,经常变换地点以确保安全。整座花厅平时用渔网笼罩,鸟雀无法入内。曾有一村民于幼时好奇敲开花厅之门,佣人开门问明其与叶樟朝系本家后,放其入内稍作逗留。村民还传说流寇绑架了马福新并“撕票”,从而让叶樟朝恐惧不已。其实并无此事。马福新因为倾向革命,其火腿厂于1930年前后被六石盐税警队包围,被抄走10担盐,其本人也差点被带走,幸好村民赶到为其说情,才以罚款了事。同年冬,同村富商马乾泰开设的南货店被军阀周凤岐旧部勒索,马乾泰欲转移目标,就带人包围马福新的火腿厂,最后敲诈了1000余元。两起事件使叶樟朝不得不提高警惕而以这种方式求得自保。
20世纪60年代,花厅面临破“四旧”,有人正在敲砸花厅两侧水门上的花脊时,被当时的“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工作组”组长陈彩花制止,花厅内部的木雕装饰由此逃过一劫。正门门额上的“鸾涛凤彩”、水门门额上的“芝兰其室”“松柏为邻”等题字,也被刷上石灰浆而得以保存。幸好叶樟朝没有见到这一幕,他已于1954年去世。当年与他开过玩笑的马福新,也已于1948年离世。这对经营火腿业的舅甥,他们的商业传奇如今并无多少人提起,留下的这座花厅,却在“三乡”大地上书写了弥足珍贵的建筑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