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原始的逐水而居到掘井饮水,经过了漫长的时光。挖掘水井,汲水而饮,是人类开始进入稳定的生活状态并形成村落的标志。在城乡普及使用自来水前,作为地下水利用的普遍形式,水井遍布城乡。经调查,2018年全市有水井5296口,其中有历史影响的古井92口。
古人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里的“井水”指人烟,“柳词”指的是宋代柳永的词,说明宋代时水井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阳宋代古井有:吴宁老城的东井、紫金井、双泉井、吴宁台后方井,歌山王村光神仙井、佐村古井、横店白鹤殿古井、南马瑶仪龙眼古井、南马三角门大古井、东阳江茜畴花塘屋古井、南市安儒前杨古井、马宅雅坑七星井、画水许宅八角井等十余口,其中有较高历史文物价值的是东井、双泉井、神仙井、龙眼古井、七星井和八角井。
许宅八角井
八角井坐落在画水镇许宅新厅光裕堂东边储塘下湖的西北角,相传是许家大太婆所建。
宋祥符年间(1008-1016),许族后裔许吴迁怀德乡昭仁里(梅岘长店山),繁衍为巨族。许吴第三子许及迁许宅,为昭仁许氏始祖。许宅分上宅、下宅,方圆约4平方公里,人口蔚为大观,村以姓名。
许宅八角井
许宅八角井,人们看到的是6个角,其实两个隐角在里面。相传许宅建村以前土地干旱树木不生,许家华山太婆看到唯独一处还有一棵树存活,知道那里必定有水源,就在此树下挖了一口下底方形,上口八角形的饮用水井,取“八方来财、取之不竭”之意。井水清澈见底,清香甘甜,为全族人用水之源。清末民初,族人许胡喜出钱将八角井向西扩大,并在井的南北做了两条阶梯,使族人取水更加方便。
雅坑七星井
七星井位于马宅镇雅坑村。最早迁居雅坑村的是景姓,现村中景姓人家仅剩一户三人,是东阳唯一景姓余脉。雅坑也是东阳周氏的发族地,东阳周氏始祖兵公于宋开宝六年(973)来东阳任教谕,定居雅坑。其十三世孙周师锐为嘉定戊辰(1208)武状元。兵公祖茔在雅坑伏虎山的老虎爪处,周师锐衣冠冢亦在雅坑,每逢清明,周氏后人从各地聚集于此祭祖。周氏祖屋门额上有“宋德贤门”,题额“贻厥孙谋”。门前原有两对旗杆石墩,如今一对被作为铺路石埋在水泥路下,一对尚存院内。旗墩1米见方,三阶石垒成,石墩大气坚实,可见当年气派。
雅坑祖辈建村时根据地形统一规划,按七星图布局挖7口井。井深3至7米不等,其水清澈见底,从不干涸,质优味甜。近年新农村建设,一口建房时被毁,一口建塘时被毁,现存古井5口。
东井
东井位于东街95号南边的人行道上。据有关文献记载,东井掘于宋代,传说为城内桂坡李氏所挖,在老城的城墙脚下。井口圆形,直径约1.1米,井壁用块石砌叠,井深约10米,水质清甜,水源较活。
东井是东阳城区现存最早的一口古井,在古代是附近居民的饮用水源,在大旱之年起过重要作用。东街基督教堂之东的巷即以该井为名,称为“东井巷”。随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水井虽在原位,但加了水泥井盖,与路面几乎融于一体。1997年7月23日,东井被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神仙井
歌山镇王村光村内有一口神奇的井,名大井,又叫“神仙井”,位于王氏宗祠西边,此井与村同龄,迄今已有740余年。
原井口由4块青石板构成长方形的井台,青石板上留下先人打水时绳索拉磨的四五道深痕。井身呈圆形,直径约1.6米,井深10米有余,井壁光滑。井壁分为三截:上部三四米,用大块石砌成圆桶体;中间四五米,为溜光滚圆的血岩;井底部分高度有两米以上,为褐红色岩石。下两截井壁光滑圆顺,看不出一点凿刻的痕迹,而井底如锅底,有三四道“十”字交叉的泉眼,水涌如注,清纯甘冽,冬温夏凉,四季不涸。现井口和井台四周筑有水泥,铺大理石井圈,整个井台用雨花石镶嵌。
王村光神仙井
此古井又称“仙拄井”。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奉玉皇大帝之命移山填海,挑着担石头路经东阳时想歇歇脚,一歇就留下了痕迹:一块圆锥状的小石头落在了南乡,成了八面山;一块长方形的小石头落在了北乡,成了巍山屏;一只脚踩出了南莘塘;另一只脚踩出了北莘塘;一搭柱拄在王村光,拄出了个既大又深的岩底圆坑。这大坑,就是王村光的“神仙井”。
王村光第廿二世孙王光奎有诗赞《祠下古井》:“井水源从石底生,冬温夏冷异常情。比鳞不厌频来汲,语鹊何妨久唤晴。瞻彼岩岩光且滑,涌维滚滚暗无声。我卿永享施家福,共讶当时怎凿成。”
双泉井
双泉井位于新安街8号北边的人行道上(原下梓城巷北端)。原名双井,以井有两眼而得名,南宋中叶徐雝(字宗绍)(1155-1225)建宗祠时开凿,距今已800余年,是东阳老城蕴藏历史故事的古井。
城区双泉井
史载,南宋初年,徐氏始祖徐伯川自龙游迁东阳城北隅定居,四世同堂,子孙昌盛。曾孙徐宗绍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始建宗祠,祠前掘深井,泉水甘温。上设两井圈,便于汲水,命名双泉。此后这支徐氏后嗣就称“双泉徐氏”。
双泉井在明嘉靖元年(1522)进行过一次大修。当年徐大宗祠失火,徐氏后裔徐涛主持筹资修葺宗祠,为防火之需而修建双泉古井。于是深挖古井中的淤泥,凿深至岩层,拓宽周圆一丈余,单井眼直径0.63米,并在两井圈上镌刻“双”“泉”二字。此后井阔水旺,久旱不涸,成为周围居民饮用水源,也作防火之用。
1996年8月,双泉井被公布为市文物保护点。2003年,十字街改造,古井上盖厚重青石板,四周增设围栏,立碑纪念。
瑶仪龙眼古井
龙眼古井位于南马镇联合村瑶仪自然村中心。据说此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为宋时窑村先祖建村时所掘,这口龙眼古井一直就是瑶仪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泉。目前,此井已修葺一新,古井上方,搭起了一间精致的小木屋,风姿绰约、亭亭玉立。
瑶仪龙眼古井
村民说龙眼古井来自窑村之南大坑的同一条水脉,名龙眼。旧时无论天有多干旱,即使大地冒烟,田地干裂,井水依然不竭。龙眼古井虽饱经沧桑,但水质依然清澈,味道仍然甘甜可口。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捧一掬而饮,清凉倏地传遍全身,燠热顿消。因此,自来水入户后,仍有不少瑶仪人坚持饮用此井水。
一审:董之震
二审:黄祥
终审:史莹